行业资讯 分类
必赢游戏app下载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发布日期:2024-01-25 浏览次数:

  必赢游戏app下载2011-04-13 21:08:00

  面对石漠化,除了奋起抗争,人们已别无选择。多年来,文山州在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发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目标”,着力抓好增加植被、建设基本口粮田、发展草地畜牧业、农村能源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发展后续产业等“六大任务”,全面打响文山州石漠化综合治理攻坚战,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强基固本,一手抓产业化扶贫输血造血,逐步走出了一条石漠化重灾区产业化扶贫的新路子。

  文山州大力实施“搬家、种树、办教育”的“山瑶”扶持发展模式,大搞石漠化综合治理。“山瑶”地区旧貌换新颜,让特困民族支系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喜人成果。在“僰人”地区,文山州开展“一搬家、二建房、三读书、四种粮、五种树、六种烟辣、七养猪羊”的扶持发展思路,使“僰人”地区通路、通电、住房、就医等问题逐步解决,“僰人”发展扶持工作稳步开展。如今的“山瑶”、“僰人”村,一改昔日道路泥泞不堪、房子风吹欲翻、食不果腹、衣难蔽体的景象,一条条水泥路直达新房门前,一幢幢漂亮的楼房错落有致,群众脸上写满笑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岩溶专家认为“地无三尺平,山无三寸泥”的西畴县已经基本丧失了人类生存条件。面对所谓的权威断言,蚌谷乡么石谷村的人民炸石造地、种土造地。他们先在石头上播种土壤,然后才在浅浅的土壤里播洒种子,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必赢游戏app下载,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闻名全国的“西畴精神”。

  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西畴人民迸发出火一样的热情和钢铁般的意志,以石漠化治理为突破口,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树立大生态理念,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促进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效益型农业转变。致力于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人居环境,繁荣生态文化,打造绿色生态家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生态成为西畴的立县之基、发展之源、富民之本。在与时俱进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西畴精神”,用科学发展观锻造了新的“西畴精神”。

  面对石漠化的严重侵袭,文山州一直在摸索,在实践。通过几年的石漠化综合试点实践,积极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发展生产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就地开发与异地开发相结合的措施,总结出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治理模式,有效地遏制了石漠化的漫延,为全州的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山顶戴帽子——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等措施,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搞好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面对石漠化,文山人民形象地说:“山上不栽树,喝水跑远路。”为使山顶绿起来,文山州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2000年至2010年,在实施天保工程中,全州共人工造林达30.75万亩、封山育林98.07万亩。在实施防护林工程中,人工造林达632.65万亩、封山育林485.97万亩。

  山腰系带子——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和沿山一带的土地,大力发展核桃、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促进农民增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为当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创造条件。1995年,文山开始实施干果基地建设;1996年在砚山、丘北、马关、麻栗坡4县启动实施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造林项目;2002年全州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据统计,2002年至2010年全州共实施退耕还林143100亩,种植经济林果29122.3亩,在山腰系上了绿色的“带子”。广南县将油茶产业作为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产业来抓,目前完成新植油茶基地10.5万亩,低产油茶改造18.6万亩。

  山脚搭台子——对坡度小于25度的山前缓坡进行“坡改梯”,炸石造地、营造生物埂,防止水土流失,增肥地力,保护耕地,确保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在多年的石漠化治理中,文山人民总结出了“人穷要发狠,地瘦要堵埂”和“治窝先治坡”的经验。文山州在山前的平缓地带,通过坡改梯地、修排灌渠、建谷坊坝、修筑拦砂坝等措施,有效保护和增加了基本农田地面积。文山市的石漠化治理安排在6个乡镇的12个小流域中实施,在追栗街镇大水井项目区,共完成坡改梯地2656亩、炸石垒台造地800亩、谷坊坝5座、拦砂坝9座,旱地水窖820口,从源头上解决了导致环境恶化的问题必赢游戏app下载,有效遏制了石漠化。

  平地铺毯子——结合岩溶地下找水,大兴水利建设,着力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和高稳产农田地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粮食产量。文山州从2009年开始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截止2010年底,全州共实施了100万亩,完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151件。砚山县在平远回龙、尧房、差黑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紧紧围绕水源建设,积极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大量修建坝塘、水池、水窖,新增蓄水量,兼顾人畜饮水,改造后的中低产田地水利设施完善,田间道路畅通,容易调整产业结构,圆了群众致富的梦想。

  入户建池子——大力发展户用沼气池、小水池(窖)建设,户均建一口水窖、一个沼气池、秸杆氨化池,解决农村能源、人畜饮水和牲畜饲料,把劳动力从打柴、取水等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外出务工,发展产业,降低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石漠化的治理成果必赢游戏app下载。据统计,目前全州共建成沼气池271100口,按照建一口沼气池年均节约柴薪2吨计算,每年可以节约柴薪542200吨,减少破坏森林10.8万亩;实施农村节柴灶改良637213户;安装太阳能47900平方米,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小水窖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小水窖灌满一次够一家人吃上3个月以上,遇到特大干旱,小水窖派上了大用场。西畴县以沼气为切入点建设农村生态家园,探索出“养殖-沼气-种植”的三位一体庭院经济循环模式,在生态家园内养猪,建沼气池,粪便入沼气池,沼气作能源,沼渣肥土地,形成“养猪不垫圈、照明不用电、做饭不需柴、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的生产生活模式。

  村庄移位子——对石漠化地区失去生存条件的农户实施易地搬迁,村庄向条件好的地方迁移,劳力向发达地区输出,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在石漠化重度分布区,文山州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大力实施生态移民试点工程,让环境非常恶劣,难以生存甚至已完全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的村寨迁居到生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1999年至2010年,全州实施易地搬迁63460人。同时,搞好群众的科技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州实施农业科技培训2.97万期,培训人数255万人次,提高了群众致富的能力。同时,文山州大力实施劳务输出战略。将人口转移出去,增加了土地、粮食、能源、饮用水等人均占有资源量,极大地缓解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劳务输出有效缓解了生态破坏,贫困人口减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压力就能有效减轻。在具体的实施中,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逐步走出了一条“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务工道路,基本实现了“输出一人、受益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